枣庄原来叫峄县,是山东省下辖市,因多枣树而得名。
枣庄作为市名其实时间并不长,1960年由县升县级市的时候才改名为枣庄市,之前叫峄县。枣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,被称为鲁南明珠。在7000多年前,枣庄市境内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,并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。
春秋时期,枣庄境分布着薛国、滕国、鄫国等小国。秦朝时,枣庄境地分属兰陵县、鄫县、薛县、滕县等县。枣庄为鲁南门户,地理位置非常重要。历史上枣庄境地的行政区划变革颇为频繁,名字也变来变去,但最具浪漫色彩的名字就是兰陵了,很多人都觉得兰陵这个名字很好听。

位置境域
枣庄市位于山东南端,南与江苏省的徐州市铜山区、邳县为邻,东和临沂市兰陵县、费县、平邑县接壤,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,西濒独山湖。介于东经116°48′—117°49′,北纬34°27′—35°19′之间,市境西北至东南为一长方形,东西最宽56千米,南北最长96千米。
总面积4564平方千米,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.97%。北距首都北京812千米,距济南275千米,东距临沂95千米,西北距兖州116千米,西南距徐州100千米。
为何改名枣庄?
河北省会石家庄被戏称为“全国第一大庄”,霸气的常山赵子龙成了石家庄赵子龙;而枣庄被戏称为“全国第二大庄”,“高端大气”的兰陵王成了枣庄王。不少人很疑惑兰陵这么好听的名字,为何要改称枣庄呢?

枣庄,位于山东省南部,东邻临沂,南接江苏徐州,西抵微山湖东岸,北邻济宁。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,其他的为平原和洼地。枣庄地势东高西低,北高南低,由东北向西南倾斜。枣庄地理位置优越,从华北到江南,徐州是处在中间位置的重镇,而枣庄则堪称是徐州的北面门户。这里发生过著名的台儿庄大战,更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。

枣庄的得名和一个叫枣庄的村子有关系,枣庄村是唐宋时期形成村落,因村中枣树多而得名。枣庄被称为鲁南明珠,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,早在7000多年前,枣庄市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,并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。春秋时期,枣庄境内分布着薛国、滕国、鄫国等小国。公元前380年,楚国占领鲁国次室亭,置兰陵县邑,旧址在今兰陵县兰陵镇。在战国时,枣庄城区还没有出现,现今的枣庄地区有部分属于兰陵县,例如在秦朝,枣庄地区东属郯郡的兰陵县、鄫县,南部为傅阳县,西为薛郡的薛县、戚县,北部为滕县。

也就是说,兰陵比枣庄历史要悠久得多了,而且兰陵非常出名。南朝时先后建立齐朝和梁朝的萧道成、萧衍,他们的郡望都是兰陵;北齐世宗高澄之子高长恭封兰陵王,兰陵王之名出于此;诗仙李白有诗: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”将兰陵之名发扬光大。尽管各朝代大多都设有兰陵县,但县治并不固定,区划变革也颇为频繁。明清时,兰陵地名已经消失,今兰陵县时称苍山县。当时枣庄市还没有出现,在今枣庄市区以南不远设有峄县,即枣庄的前身。峄县之名始于金贞佑四年(1216年),当时置峄州,治所在今枣庄市峄城区,明朝时峄州降为峄县。

明朝初年,朝廷允许民间开矿,枣庄市中区一带有煤矿,很多人都来这里挖煤,随着前来挖煤的人越来越多,就在周围形成聚居点。因为村头有片枣树林,所以叫枣庄。清朝时,枣庄的名气越来越大了,因为在那里成立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煤炭股份有限公司“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”,在公司章程写明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,枣庄之名越叫越响。1960年峄县升级并改名为枣庄市,因县治迁至枣庄镇。从枣庄的发展历史来看,它曾为兰陵的一部分,后来依靠矿业发展成为城市,并非由兰陵改名而来,把兰陵王叫成枣庄王有些牵强。

不过,“兰陵”这个地名与枣庄确实也有直接关系,西晋惠帝元康初(291至299年),朝廷设兰陵郡,郡治就在峄县(今枣庄市峄城区)境内。因此,枣庄如果要改名兰陵,也说得过去,毕竟有一定历史根据的。只不过,原临沂市苍山县已经改名为兰陵县,枣庄再想改名兰陵就不太好办了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4332111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705.com.cn/a/5078.html